新闻通知

【喜迎党代会•先进风采】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曾勇军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8-07-05 浏览次数:

曾勇军同志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水稻生产事业,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勤奋刻苦,扎实工作,在水稻生产技术攻关、成果推广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一、坚定信念,克己奉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曾勇军同志非常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平时工作中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坚定信念,克己奉公,获得了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在担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期间,他收集文献资料、整理支部材料、联系退休老党员、策划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等,不断规范和优化支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教工党支部被遴选为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起,曾勇军同志先后担任了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和作物栽培教研室主任,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江西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江西省高水平学科、“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季稻现代化生产”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的申报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工作繁忙,加上学科成员变动,团队人手紧缺,2012年度获批的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师国外访问学者项目至今未能成行,但他却从未有一丝的抱怨,因为他始终认为,学科的发展远比自己个人的发展重要得多!

二、立足本职,扎根基层

作为一名地方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学农爱农,立足江西双季稻生产,长期蹲守在试验示范基地,深入生产第一线,瞄准“双季稻超高产”和“双季稻机械化生产”这两个重要命题开展水稻生产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一是针对长期以来江西双季稻单产偏低的问题,作为团队骨干成员系统研究了双季稻单产水平低的原因,明确了影响双季稻产量潜力发挥的关键限制因子,阐明了双季稻的高产机理,提出了“前期早蘖稳长、中期壮秆大穗、后期冠强根健”的高产技术思路,建立了双季亩产1200公斤双季稻定量化群体动态指标、诊断指标并提出了栽培技术措施,形成了“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这一重要技术成果,获得2012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此为核心研究建立的“长江中游东南部双季稻丰产高效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针对江西双季稻机插水平低的问题,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明确了适宜机插的双季稻品种及其生育特征,研制了以稻草为原料的育秧基质,建立了包括基本苗控制、秧龄及深度控制、肥水管理和减损机收等在内的“双季机插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编辑出版了“双季机插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图”,制订了“双季机插稻丰产高效栽培”地方标准1项,集成了“双季机插稻生产关键技术体系”,2015年在江西省鄱阳县鸦鹊湖乡创造了百亩连片亩产1335.2公斤的双季机插稻全国最高产记录。三是积极推广“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双季机插稻生产关键技术”等新技术。2008年以来,在全省累计示范推广“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1332.02万亩,增产稻谷5.29亿公斤,新增纯收入9.8721亿元;累计示范推广“双季机插稻生产关键技术”1930万亩,节本增收10.09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开展全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进行江西现代种业、江西科源种业、金色农华种业员工培训等,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仅2012年以来,就在全省各县市授课100余场,培训人员10000余人次,涉及江西60%以上的县市,为江西水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表现突出,他2011年荣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先进个人”,2012年、2013年连续2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选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2014年荣获“首届江西省作物学会青年科技奖”,并被聘为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西省超级稻生产技术专家组专家、江西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专家指导组专家,2015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并分别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

三、教书育人,开拓创新

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曾勇军同志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他治学严谨,教风端正,他始终相信“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好专业知识以外,他还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表现突出,他先后被评为江西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江西农业大学先进工作者,连续2次被评为江西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并在2014年被评为江西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除此之外,他还充分利用科研方面的优势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在搞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以“科技驿站”为抓手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新模式。通过派遣学生到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与示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试验安排在农户责任田里,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以及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目前已分别在上高县、进贤县建立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科技驿站,得到了原省委书记强卫同志的充分肯定。

摘自校网